圖為李女士被騙子忽悠進入的假冒網站。(網站頁面截圖)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7月17日電(張添福 李薇)青海省海東市平安縣李女士最近遭遇了一件鬧心事,因為誤信“浙江義烏警方”追查非法集資案,致使自己在工商銀行的近4萬元存款全部被騙,同時還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工商銀行貸款”12萬元。
  存款被騙又“被貸款”
  據李女士回憶,6月7日上午10時13分,她接到一自稱“浙江義烏公安局”的電話,“當時我並不在意,認為這是騙子,緊接著打來的幾個陌生號我都沒接。但是後來一個0971(青海西寧市區號)開頭的號碼打進來,說是‘西寧市公安局’的,讓我配合剛纔的義烏民警,這時我有些害怕了,但我堅信自己沒有犯罪,查就查唄。”
  通話中李女士被告知,因其涉嫌一起非法集資案,需協助調查,“如果不配合警方,將按潛逃罪處理,並需嚴格保密。”
  “對方讓我將所有存款轉存至我的一個中國工商銀行賬戶內,說需要清查我的賬戶資金”,之後,李女士按指示打開其指定的網址(www.sp110110.com),頁面顯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上面有一張帶我名字的傳票,我一緊張就信了。”李女士邊說邊向記者打開該網站,記者看到網頁與最高檢網站確實很相似。
  6月7日下午,李女士按對方要求將自己多張銀行卡內共計39521元存款存入其工商銀行賬戶。隨後,她回到家裡,將自己身份證號、銀行賬號、密碼等輸入該網站“網上清查”頁面里。
  “接著,顯示屏黑屏了,對方讓我插上網銀U盾,還說為了保密要用膠布粘住U盾的顯示屏,我還按照指示按了好幾次‘確定鍵’。”想想當初的疏忽,李女士十分後悔,“後面才發現電腦里安裝了個‘檢察院安全控件V8.5’的東西,竟然卸載不了。”
  6月7日下午17:35,李女士接到工商銀行短信“您尾號****卡,收入122400元”,僅4分鐘後,工行短信再次告知其賬號支出161896元,李女士隨即報警。
  海東支行:不清楚12萬元從何而來
  李女士回憶說:“報案後,當時(6月7日)我就去找工商銀行海東支行咨詢,工作人員告訴我‘這12萬的來源不清楚,我們查不出來,反正你們也報警了,這12萬與你們沒關係。’,6月11日平安縣公安局民警和我一起去詢問這12萬從哪來,他們也是回答‘不知道來源’。”
  “當時很難過,但是想著3萬多元自己節省一下,自認倒霉,但是沒想到7月13日工商銀行又發來餘額提醒,說我質押貸款產生利息19元多,我就急了。我馬上打電話向95588咨詢後,登陸個人網上銀行,才知道這12萬是我工行卡裡本有的理財產品所辦的質押貸款。”而李女士表示其並未進行網上貸款操作。
  銀行:我們沒有責任
  7月16日下午,在中國工商銀行青海分行工作人員的現場演示下,記者看到了辦理工行網上質押貸款操作流程,在登陸個人網上銀行後,憑U盾和驗證碼即可完成全部貸款程序。但李女士認為,“不需向櫃臺出示身份證及個人簽名進行審批,造成自己被貸款,這是銀行的責任。”
  針對此事,中國工商銀行青海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張學華表示,“網上辦理質押貸款需登陸密碼、插入U盾、多次確認U盾密碼、輸入短信驗證碼等程序,在司法機關未定性事件之前,我行將默認此為客戶自行操作。同時我行會積極配合公安部門調查。”
  李女士稱,在整個“被貸款”過程中,她的手機並未收到張學華所提到的“驗證碼”。銀行方面則表示,“無法提交驗證碼,也就無法進行貸款‘下一步’操作。”
  7月17日下午,李女士打電話向工行客服電話95588咨詢,人工服務表示在6月7日工行向李女士手機所發短信明細中無“驗證碼短信記錄”。
  銀行方面向李女士表示,銀行卡、U盾及密碼是其自己保管的,銀行沒有責任,對於被用於抵押的理財產品,“銀行可能在理財產品到期後將其一次性收回用於還貸。”
  警方:已請多地警方協查
  記者就李女士的情況採訪了海東市平安縣公安局刑警大隊一中隊隊長李豪飛。他說,“對於當時李女士賬戶122400元的入賬,(賬單)上面顯示為貸款,我們去海東支行詢問‘這個錢是怎麼回事’,銀行工作人員當時無法解釋。”
  李豪飛介紹,經多方調查,李女士的錢被轉到了在北京開戶的一郭姓男子的工商銀行賬戶里,郭姓男子為雲南人,其身份證和銀行卡等已在今年3月份丟失。後經調查,李女士的161896元錢被分四次轉移到了不同的銀行賬戶里。李豪飛表示,他們已向北京和雲南等地警方發了協查函,正在追查。
  經青海省公安廳網監總隊工作人員核查,李女士打開的頁面顯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的IP地址(www.sp110110.com)在羅馬尼亞。
  中新網記者將繼續關註此事。(完)  (原標題:青海一女子網上被騙近4萬 又“被貸款”12餘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17dutn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