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外媒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2日發表的報告顯示,亞洲的研發投入在繼續增加,而中國的研發投入今年將首次超過歐盟28個成員國,並有望在2020年前超過美國。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報告表明,全球研發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亞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受危機影響的歐洲國家被迫削減研發投入: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研發投入在全球總投入中所占比例由十年前的90%降至目前的70%。
  報道稱,這一驚人變化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個國家:中國。經合組織專家指出:“儘管2008年-2012年間中國經濟增長與2001年-2008年間相比有所放緩,但中國的研發投入則翻了一番。”按照他們的測算,今年中國的研發總投入為3110億美元,首次超過歐盟28個成員國的研發總投入(2920億美元)。經合組織的經濟學家多米尼克·蓋萊克表示:“按照曲線趨勢分析,中國的研發經費在2019年左右有望超過美國。”
  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的強度(即研發投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在2013年為1.98%,已大致接近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2.4%)。而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這一比例達到2.5%。雖然目前中國的高研發投入還未能在專利利用率以及發表的論文數量等方面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數字,但蓋萊克認為,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頭10年,中國崛起成為一支經濟力量。西方卻以高人一等和自鳴得意的姿態來對待中國的崛起。
  西方當時猜想,中國可能奪走世界低成本製造業中的一大部分,歐洲、日本和北美則會製造精巧產品。西方國家會從廣東進口廉價玩具和量產電視機,但先進製造業會留在國內。
  但經合組織公佈的一份圖表顯示,中國當前並不滿足於西方決策者給它分配的任務。中國的研發經費已遠超日本,即將超過歐盟,還將超過美國。
  報道稱,這種趨勢已十分明顯。2008年-2012年,經合組織(由34個富國組成)研發經費年均增速為1.6%,是2001年-2008年增速的一半。中國的研發經費則翻了一番。
  報道認為,其實這並不奇怪。過去根本沒有真正的理由認為,中國會滿足於西方給它分配的任務。畢竟,這個國家曾在指南針、火藥、印刷和造紙領域取得過重大突破。中國在中世紀的科技水平要領先歐洲數百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10月21日,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項目職工安裝原煤倉設備。2002年,山東兗礦集團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由煤制油專家孫啟文博士領銜組建研發團隊,先後取得專利技術50餘項。生產核心技術——高、低溫費托合成已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建成的費托合成反應器直徑9.8米,高56米,總重量2506噸。以此反應器為核心構成的單體系統也成為中國首套百萬噸級煤間接制油裝置。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延伸閱讀】中國企業研發支出大幅增長 增速顯著高於全球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公司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正在迅猛增長。思略特咨詢公司30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登上全球創新1000強的中國企業研發支出增速是歐美企業的幾十倍。
  思略特咨詢公司是普華永道網絡中的一員。該公司對2014財年(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研究。這1000家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占全球研發總支出的40%。
  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企業的研發支出在強勁增長。2014年登上“全球創新1000強”榜單的中國企業研發總支出達299.6億美元,比去年大增46%,顯著高於全球研發支出1.4%的增速,而上榜北美和歐洲企業的研發支出僅僅增長3.4%和2.5%,日本企業的研發支出則下降14%。
  其中,中石油以約23億美元的研發支出位居第62位,成為2014年唯一進入全球創新前百強的中國企業。中興通訊公司居117位,騰訊公司位列第164位。
  根據報告,2014年上榜的中國企業達114家,比去年增加了52%。2005年只有8家。
  但中國企業研發支出占世界的比例仍然很小。根據報告,2014年中國企業的研發支出占全球研發總支出的比例為4.6%。
  中國企業的研發支出與排名靠前的企業也存在明顯差距。榜單首位的大眾汽車公司研發支出額高達135億美元。
  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更重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新常態,加強自主創新日益受到企業的重視。官方也在財稅、融資等方面出台多項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加速創新。(完)
  (2014-10-30 16:00:00)
  
  【延伸閱讀】世行經濟學家:中國下一個增長引擎是研發和創新
  人民網天津9月11日電 (賈興鵬 羅知之)日前,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考什克-巴蘇表示,中國下一個增長引擎是研發和創新,這有一定難度,因為這並不是過去的增長引擎。
  考什克-巴蘇認為,今天全球的形勢,有很多壞消息,戰爭、紛爭,在今天的全球環境當中,亞洲像一個綠洲,談到全球經濟,人們對亞洲寄予厚望,同時亞洲也是分為不同的部分,有的亞洲國家像斯堪的納維亞一樣的國家富裕、有序,有些國家也像撒哈拉以南的地區一樣貧困。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在繼續執行他們現行的政策,也就是說,中國也面臨著經濟上的挑戰。
  中國在過去30年中保持了驚人的增長,在全球經濟中亞洲也變得更加重要,日本、新加坡、中國、印度,在很長時間中都是低增長的經濟體,一直到1990年,大家曾經開玩笑說,印度的增長率之低驚人,但從1994年以來印度經濟起飛了,2005年以來印度也保持了9%的年均增長率。
  考什克-巴蘇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亞洲這個地區仍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即使目前經濟減速,因為所有國家的經濟從2008年、2009年以來都普遍減速了,但即使出現了經濟增長的減速,以中國為例,減速之後仍然保持了7.5%的增長率。
  考什克-巴蘇表示,過去五到十年中我們看到非洲取得了很多增長,但如果把增長做一個分解,非洲的很多增長是亞洲帶動的,特別是中國帶動的非洲的增長,所以現在全世界經濟對亞洲寄予厚望,特別是在動蕩不安的世界環境中,對亞洲的希望更高。
  亞洲最早的起飛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引領的,屬於教科書式的增長,也就是投資和儲蓄,但不只是投資和數需了,你必須要進行創新,在亞洲,韓國和日本創新都很好,中國也開始加大創新的力度,考什克-巴蘇認為下一個增長的引擎必須是研發、創新,對於這個地區來說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這並不是中國過去的增長引擎。
  (2014-09-11 11:12:07)
  
  【延伸閱讀】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數已超過美國 居世界第一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國家創新藍皮書》指出,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占世界總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近日,網絡上再次曝光了久未露面的2011號殲-20測試和飛行猛照。在2011號殲-20地面停放的過程中,一位現場的工作人員直接走到了這架殲-20戰鬥機的機翼上。
  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6300萬人,其中,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2740萬人;2011年投入研發活動的勞動力人數達到401.8萬人,其中,獲博士學歷的有25.2萬人、碩士學歷的有56.6萬人、本科學歷的有127.9萬人。
  據科技部2012年第19期《科技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研發人員總量該數據是根據全球4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統計,這4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占到全球總量的98%,約為1138萬人。年國際上研發人員測度採用人頭數和全時工作當量(即“人年”)兩種量綱,國際上通常採用“人年”量綱,比2010年增長3.7%。自2000年以來,全球研發人員總量總體上在穩步增長,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增長速度有所放慢,從2007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5%。
  2007~2011年,全球研發人員總量年均增長率為3.7%,而我國研發人員同期年均增長率為13.5%,是全球研發人員增長速度最高的國家;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占世界總量的比例(17%),穩居世界第一。
  藍皮書指出,雖然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產出效率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高端的創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
  2012年,我國勞均GDP勞均GDP指的是單位勞動力創造的GDP,即總GDP除以總的就業人口。(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15868美元/人,居世界第57位,農業、工業、服務業部門的勞均GDP分別為4263.4美元/人、23344.4美元/人和17942.3美元/人,分別居世界第55位、第55位和第56位。我國每萬名勞動力擁有研發人員數量為38人/萬名,遠低於日本(133人/萬名)、韓國(135人/萬名)、德國(132人/萬名)、俄羅斯(111人/萬名)等國家。(常紅)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的《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我國勞動力效率排在第34名,高等教育的質量僅排在第70名。麥肯錫《新興市場人才報告》的數據表明,我國工程和金融方面的畢業生只有10%左右具備全球化企業所要求的能力,本土的MBA畢業生能夠勝任管理工作的不到20%。以IT服務行業為例,由於缺乏創新型人才支撐,我國IT跨國服務總收入中有65%來源於附加值較低的日本市場,高附加值的跨國服務收入只占總收入的10%,而印度的這一比例為75%。高端的創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約中國創新的瓶頸。
  (2014-09-04 08:14:05)
  
  【延伸閱讀】美刊:中國無人機研發“展現獨特能力”
  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道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7月14日發表題為《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成熟品種多樣》的報道稱,專家們說,經過5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打造出強大的無人機產業,打破傳統軍工企業的局限,展現出獨特的能力,同時也克隆先進的西方產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中國無人機製造領域“當家明星”——“翼龍”無人機系統實物亮相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圖為2012年11月13日拍攝的“翼龍”無人機系統實物局部。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國際評估和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費希爾說,中國“一反常態,打破傳統飛機製造公司的局限,鼓勵巡航導彈製造商、高校和模型飛機企業,積極研發無人機”。
  羅伯特·米切爾森是一位廣受關註的知名無人機專家,也是佐治亞理工研究所榮譽退休首席研發工程師。他曾在中國2011年和2013年無人飛行器大獎賽上分別擔任“國際評委”和“創新論壇”主旨演講人。
  米切爾森說,無人飛行器大獎賽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學會組織的。在2011年的大獎賽上,由中國西北工業大學研製的旋翼/機翼轉換式飛行器進行了示範表演。
  據報道,美國早些時候對這種飛行器的研究以失敗告終。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與美國航天局雙雙資助西科斯基公司X翼項目,米切爾森說,該項目涉及剛性直升機旋翼,這種旋翼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充當機翼。
  報道稱,美國在這個項目上投入巨資,但根本沒有實現從懸停到前飛並折返的轉換,於是X翼項目被撤銷。
  據報道,之後接受挑戰的是波音鬼怪工程部與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2003年的一個聯合項目。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3年9月25日,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一名記者拍攝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展出的彩虹4無人機。新華社發(楊樂 攝)
  米切爾森說:“波音試圖在其鴨式旋翼/機翼型無人機X-50A‘蜻蜓’上演示旋翼停轉技術。”經過幾年的測試,兩架演示飛機都墜毀了。
  但是,2011年,米切爾森在中國看到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西北工業大學的旋翼/機翼轉換式飛行器“進行了無懈可擊的表演,多次由從懸停轉換至高速前飛再折返”。
  米切爾森說:“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為研發可用旋翼停轉設計投入了巨額資金,卻從未實現這種轉換,我認為完全正常運轉的……旋翼停轉式無人機是中航無人飛行器大獎賽最重要的技術展示之一。”
  據報道,2013年,米切爾森再度來到中國,他更加驚訝地發現,中國一所高校已經利用高壓等離子技術,可以吸收和反射雷達波,達到隱身飛行的性能,這是無人機此前從未嘗試過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這一發明命名為“紫電”。
  米切爾森說,除了引人註目的技術進步,中國也在研發酷似美國平臺的無人機,包括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全球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RQ-170“哨兵”以及通用原子能公司的“食肉動物”等。2011年,伊朗弄到了墜毀的“哨兵”殘骸。後來,中國的網絡上出現類似圖片,表明中國正在克隆相關技術。
  費希爾說:“一般來說,美國出來任何一個重大無人機項目,中國很快或過段時間就很可能跟進一個翻版項目或者類似項目。”他說,當前,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似乎正在根據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美國航天局X-43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高超音速、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推動的無人飛行器。
  據報道,另一款酷似美國無人機的飛機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翼龍”無人作戰飛行器。這是一款中空長航時無人機。
  報道稱,另一種尚在研發階段的無人機是名為“翔龍”的秘密項目,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聯手研發。中國軍方博客上出現的照片表明,這種飛機採用不同尋常的機翼結構,可以實現持續高空飛行。人們推測,“翔龍”可能裝備反艦巡航導彈和偵察探測裝置等。
  (2014-07-15 07:40:00)  (原標題:外媒:中國研發投入5年內翻番 2019年有望超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17dutn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